所在位置:首页 > 法官风采

小镇女法官:基层法庭六年“修炼”这样静静一个她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25   浏览次数:85459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她,一位85后年轻女法官。法律科班七年本硕连读,小镇法庭六年法官经历。对一毕业就来到四会法院大沙法庭的她,不少人称作“大材小用”,但每次她都笑着摇摇头,说这才是我热爱的事业。田野阡陌,曾经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如今她应对自如,总能让当事人信服。而在法庭与家庭之间,她更倾入爱与尊重。她说,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那便是“静静”:静静努力,静静收获。


故土情怀牵引  报考四会法院


彭静雯说,她爷爷一辈就是四会人。在她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常带她回四会“寻根”。所以,当2011年她在华南师范大学完成本硕连读后,刚好四会法院在招录书记员,她就报名了。


“虽然我们在四会没有房子,但我对四会一直都有故土情结。”所以,在别人私下称她是“大材小用”时,彭静雯说自己非但不觉得,还特别感激。特别是基层法院重视人才,她先被安排到业务岗,又顺利被任命为审判员,得以较快地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这在其他发达地区的法院,也许很难做到。


6年里,她跑遍了四会的乡间小路,送达了数百份裁判文书。她曾被村子突然窜出的恶狗吓懵,也曾在不同的荒僻村落里迷路。


6年里,她常匍匐在四方案桌前,与卷宗为伴。数千个日夜的辛勤劳作,数百次“化戾气为祥和”。那些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裁判文书,在她是一颗又一颗“胜利的果实”。


同事们说,她像其他的年轻人一样有着活跃思维,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但她也有着年轻人中难能可贵的沉稳与踏实。同事们还说,她非常善于总结和分享经验。对于办案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她常信手写就三四张纸,向书记员阐明注意事项。


“唯一的解释是,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它带给我很多乐趣和成就感。”彭静雯笑着说。


心中有热爱,眼中有光芒。她的身边人都说,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她的办案观:人到跟前 岂能不管


基层法庭案多人少,年轻的女法官很快独当一面——除了记录、装订和撰写简单法律文书外,也负责起立案、应诉文书送达这些相对繁琐的工作。


偏远的位置,给法官送达带来不少麻烦。散落的村庄,常让人兜兜转转找不着北,她只能就近询问村民。说是近,很多时候其实也不近。有时,她也跑到十几公里外的三水大旺边界处去。在那些聚集的越南华侨村落,要过语言关可不容易,所以她只能和书记员自己摸索。而村子里又多爱养狗,“凶神恶煞地盯着你,真怪吓人的。”


早年间,法庭的办公室还没设门禁,有时她一抬头就听见当事人扑到跟前:“法官,您要帮帮我啊!”“法官,为什么他要起诉我?”“法官、我想向你咨询一下......”云云。后来,法庭里有了保安,村民不再能随意进出办公室,但她经常热心地把他们从外面接到办公室来。


“到你跟前总不能不管!这与法官职责相违背啊!”彭静雯一脸严肃。


她的巧心思:善于调解 案结事了


“最好的方式是调解结案。”说这话的时候,彭静雯还是个负责立案的书记员,到法庭不到一年时间。


在基层工作过的法官都清楚,农村土地承包的问题不容小觑——牵涉较多群众利益,问题敏感,处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群体事件。


2012年5月中旬,当地一村子的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口气向法庭提交了9份起诉材料,状告9名村民拖欠土地承包款。


大沓的材料落在彭静雯手里,沉甸甸的。她清楚这类案子的重要性,这类案件牵涉到村民的生计和其他村民的分红利益问题。一旦产生纠纷,村民关系决裂,摩擦矛盾不断,不利于村民生产经营和日常相处。


这类特殊的案子,最好当然莫过于“调解结案”。自收案当天下午,彭静雯就一个一个拨通涉案村民的电话。一听是法庭来的电话,大家都警惕起来。待了解原委后,好些村民又发起牢骚来,埋怨合作社不近人情。彭静雯一直耐心听着。为了做好后续工作,她说话始终保持和气,这促使大部分涉案村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开始沟通解决的办法。但也有个别态度恶劣的,不仅恶言相向,甚至还迫不及待把电话挂了。


但是,彭静雯没有气馁。当天电话没打完,第二天继续打。连着7、8个小时的沟通,事情始末一清二楚了。


原来大伙儿已经和合作社签了近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了。2012年,市场不景气,承包人没拿到预期的收益。而合作社也难,收不回承包款,这意味着村民的分红款就要延迟甚至落空,几次商量无果,只能来法庭维权了。


彭静雯办事爱花“小心思”。第一次打电话时,她就用档案袋把9名村民的信息区分开来,在袋子上详细备注了大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态度。约见村民时,她又根据掌握的情况把村民们分为三类分批调解:态度良好、态度一般、态度恶劣。


多数村民法律意识较弱,对自身行为缺乏认识,彭静雯趁机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耐心提醒和告诫要用法律手段维护利益,解决矛盾纠纷,也解释清楚目前拖欠承包款会造成什么后果。结果,案子一调解,有个村民当场就缴纳了承包款。


有了示范作用,加上持续做思想工作,没几天就有6名村民和合作社达成了协议,分期支付承包款。剩下2名态度比较恶劣的,在收到法庭传票后也和合作社私下和解了。


一步步的努力得到了圆满的回报。庭里的法官对她赞赏有加,说她肯吃苦肯卖力。


她的小梦想:愿后来者 代代传承


七年的法律专业苦读,为彭静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她酷爱读书,又有独立的思考,那些法律条文对常人而言或许枯燥乏味,却是她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不过,即使已身着法袍,且常握法槌,她仍担心自己“理论有余、经验不足”,为此她经常请教老法官,找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案件细嚼慢咽。她说,偏居在法庭里学习,这算是一种潜心“闭关修炼”。累时,就听听音乐放松。


彭静雯说她平时喜欢听一首歌,是滚石乐队的“Following the river”,翻译过来的歌词中有一句:我将一直沿着这条河流,直到它与大海交汇。


岁月的长河日夜流转。六年间,她一直坚守在这个小镇法庭,依然充满热情和干劲向前。她说,在这个承载基层公平正义实现的地方,肯定还会有后来者,周而复始,代代传承。


“如果我的小孩未来的理想也是当一名法官的话,我希望她不管出色与否,至少要做到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