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让“法治之花”在基层美丽绽放——全国法院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乔文心   信息来源: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7566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10145,这是截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实际运行的人民法庭数量。

作为中国庞大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上万个人民法庭身处基层一线,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

2016年至2020年,全国人民法庭新收各类案件共计2040.8万件,审结2027.5万件,人民法庭不仅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优化区域布局、提升审判质效、积极服务大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措施……近年来,全国人民法庭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战略重心,坚持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夯实基建,科学布局

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人民法院一位女法官身背国徽、策马赶路办案的视频走红网络。

“以徽为盾,以法为剑,公平正义必达!”这段视频也被网友们称为“共和国行走的正义”。

“草原法庭”“马背法庭”“海上法庭”“田间法庭”……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就近参加诉讼,已经成为人民法庭审判工作的常态。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城市人民法庭同样面临着“便民”的考验:北京城市化率接近90%,有24个法庭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超大型社区多,上班族因职住分离面临诉讼难问题。自2020年4月开始,北京法院在房山、通州、昌平、大兴四家法院相关人民法庭开展“夜间法庭”试点,有效便利了矛盾纠纷及时解决。

截至目前,全国有乡村法庭6201个、城市法庭1234个、城乡结合法庭2710个。另外,不少地区建立了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全部乡村以及绝大部分城市地区基本实现人民法庭司法服务有效覆盖。

人民法庭布局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如何与时俱进?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本地特色、群众赞誉的新时代专业化人民法庭应运而生——

四川法院设立道路交通、家事、互联网等专业化人民法庭84个。如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法庭集约化解医患纠纷,邻水县人民法院川渝高竹新区人民法庭“一对一”服务园区企业等。

福建法院结合福建区域特色、地域特点、城区特征,强化“一庭一品”“一庭一专”,推动14个法庭向道交、劳动、借贷、房地产等专业化转型,促进城区治理现代化,推动城市专业化法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

吉林法院设立查干湖法庭、长白山法庭、丰满家事法庭等17个专业法庭,通过设立黑土地保护点,组成环保专业合议庭,

搭建家事、道交纠纷化解平台等,提升专业服务保障水平,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发挥司法保障作用。

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将位于南水北调渠首的九重人民法庭定位为生态保护特色法庭,服务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开封、信阳等驻军较多地市设立涉军维权专业法庭;信阳市打造茶乡法庭,为信阳茶产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等。

近年来,人民法庭结合实际,顺应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城区法庭和城乡结合法庭开展专业化建设,已成为人民法庭工作的新亮点。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专业人民法庭840个,约占人民法庭总数的8.28%。

仅仅用时8秒,20页的哈萨克语判决书就已经翻译完成。当事人连称:“法官‘加克斯’(很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永丰渠人民法庭,新研发的多语种智能翻译系统可实现庭审同声传译,让哈萨克语案件也能实现“云庭审”。

为传统的“马背法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这也是人民法庭不断改革探索、迭代升级的缩影之一。

诉讼服务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也校验着人民法庭信息化水平的“含金量”。

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AI法官助理“小智”,让全部审判事务性工作自动运行,大大减少了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量。

“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杭州法院在镇街、村居设立2884个“微法庭”,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辽宁法院通过“数智云庭”设立偏远农村诉讼服务窗口,既减轻了“庄户法官”的工作负荷,也便于当事人诉讼。

近年来,全国法院城区法庭、城乡结合法庭基本实现科技审判法庭全配备,包括庭审录音录像、证据展示、语音识别、卷宗扫描等设备,能够实现网上调解、网上庭审、网上直播、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无纸化办公、电子签章、智能合议等功能。天津、内蒙古、上海、浙江、海南等地科技审判法庭配备率达到100%。

信息化、智能化的探索正在引领人民法庭向着“数字正义”一路疾行。

扎根群众,服务大局

为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增添法治亮色

基层稳,天下安。

人民法庭制度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组织体系覆盖整个基层社会,是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

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镇的闽宁法庭,面向移民群众,扎根移民群众,服务移民群众,从最初的“一个人两间房”,发展成为“塞上枫桥人民法庭”,见证了闽宁村从昔日的“干沙滩”脱胎换骨变成了移民群众美好家园“金沙滩”的脱贫历程,也是人民法庭用法律保障脱贫攻坚,用法律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人民法庭处理的基层矛盾纠纷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紧密相关。

全国人民法庭立足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处理大量征收征用、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商铺租赁、民间借贷等矛盾纠纷,着力源头预防,注重非诉讼方式及时就地化解,服务大局成效显著。大量案件及时审结,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人民法庭工作,将顶层设计同基层创新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及时发现新情况,破解新难题。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人民法庭工作向注重诉前化解、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变——2018至2020年,全国特邀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庭数量分别为1.0、1.3、1.6万个,特邀调解员数量分别为2.3、3.0、4.1万人。特邀调解组织与特邀调解员队伍发展迅速,人民法庭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日渐成熟、参与社会治理作用日益凸显。山西、安徽、山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均出台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多元化解、乡村振兴等指导性文件。

2020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花乡法庭辖区内的新发地批发市场突发疫情。面对突发危机,花乡法庭及时协调乡党委、市场管理方、市场调委会,及时预判涉新发地疫情纠纷,及时提供法律指导,力促新发地批发市场平稳复市。

“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吉林法院全面推行“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为单元,按照“一员多格”配置,全面对接辖区基层网格,延伸人民法庭服务触角,推进“无讼村屯、无讼社区”建设,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安徽法院完善矛盾争议联调机制,成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N”联调中心,构建“法庭+社区村委会、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的多元解纷模式,创设“作退一步想”“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设立“乡贤工作室”“和谐茶室”“老娘舅”调解委员会等,以徽风皖韵传统文化促进法理情融合,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汤山人民法庭创立“法润乡风”品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展示馆,运用“无讼”乡土文化加强纠纷多元化解,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

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法院推行“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机制,部分人民法庭引入老支书、老教师、老干警驻庭开展调解工作,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山东法院积极推进“无讼村庄”创建,推动“万人诉讼率”考核到乡镇、村居,推广“乡贤理事”“热心大妈”调解品牌,打造假日法庭、车载法庭、田间法庭,推广“妇女主任微信群”“法庭进千企”等做法,把基层矛盾预防化解在村居院落、田间地头。

……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紧扣基层社区治理需求,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人民法庭积极参与和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筑牢法治根基,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

坚守初心,筑牢信仰

全面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全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是人民法院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长期以来,植根基层、面向乡村的人民法庭作为解纷“桥头堡”,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

近年来,全国人民法庭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以党建带队建,大力建设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民法庭干警队伍。

广东法院坚持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动人才培养,采取轮岗交流等制度,新增员额80%用于基层,全省共设立35个专业人民法庭,建立756个新型专业化审判团队,24名审判业务专家以及237名博士、硕士法官在基层法庭工作,形成了审判人才在基层成长的新气象。

湖南法院实行“五个优先”人员激励机制,实现优先给法庭分配员额、优先为法庭调整补员、优先为法庭配备辅助人员、优先培养使用法庭干警、优先晋升法庭干警等级,人民法庭已成为法院人才培养的“摇篮”。

四川法院在人员配置上重心下移,确保每个法庭至少有1名员额法官,鼓励年轻干警到人民法庭锻炼,杜绝法庭“空心化”。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干警占比大幅提升,法庭成为审判人才的成长地、“练兵场”。

人民法庭职能丰富,既要执法办案,又要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如何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江西法院对人民法庭建立定期复评和抽查、暗访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标准下降的“双达标”法庭,实行通报、整改和摘牌等相配套、相结合、相促进的“扬弃”机制。目前全省已建成293个“双达标”人民法庭,占实际运行人民法庭的90%。

黑龙江法院将人民法庭的党建、考勤、绩效、队建等工作纳入三级法院“一体化”管理,加大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大力开展“星级”法庭和特色品牌法庭创建等工作,整体提升人民法庭司法水平。

扎根基层一线,坚守为民初心。近年来,人民法庭队伍中涌现出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刘春荣、周淑琴、钱继红法官,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吕仙华、亓民川、赵立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引领着人民法庭干警奋勇前行。

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生动实践。

风雨兼程,扬帆起航。人民法庭必将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原则,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在新时代奋力书写法治中国建设的全新答卷。